儿童口吃矫正
当前位置:主页 > 矫正项目 > 儿童口吃矫正 >
 中央级国家媒体对我中心的采访报道及推荐:
1、CCTV发现之旅专题采访“语言障碍矫正领域开创者——林兆勋”(点击进入)
2、中国网采访报道——“为语言障碍患者带来希望的曙光”(点击进入)
3、我中心入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卷)(点击进入)
4、中国教育频道CETV1《全国教育新闻联播》采访(点击进入)

心因性语言障碍,口吃语言矫正(仅招收儿童口吃学员矫正培训)

(一)、口吃及成因

口吃俗称结巴、磕巴、夹舌子,古称“期艾”,现代医学称之为“语阻”。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约有一千多万口吃者,占人口总数的1%左右。口吃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他不但严重损害了口吃者的身心健康,而且极大的困扰着口吃者的家庭。
  口吃多在儿童十岁前语言的不稳定期向语言的稳定期的过度阶段形成。这一时期儿童在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具有较强的模仿意识。在家庭、同学、邻居中,如果有口吃的人就会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学久了,就逐渐养成了口吃的坏习惯,称之为“原发性”口吃。
  有了口吃习惯的儿童在别人的讥笑和挖苦下,日渐产生了对语言恐惧的敏感心理。导致“原发性”口吃上升为“继发性”口吃,逐渐形成了发言前的精神负担。进而产生对别人见之生畏、近之不敢言的恐惧心理。在长期受到同学和周围人的讽刺、挖苦、嘲笑尤其是家长的训斥、打骂后,心理负担逐渐加重。口吃者失去了对语言的信心和勇气,精神也日益陷入怕口吃,口吃更厉害,更怕口吃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
  还有部分患者是由于他人暗示、环境影响、教育不当等其他原因所致,其发展过程及心理体验也大致相同。

(二)、口吃的表现及分类

口吃的表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连发型
  这是较轻微的一种,讲话时有字音连续发出的现象。例如:“你…你…你是教师?”或“我…我…我是当厨师的。”
  (2)往复型
  一句话中的单字或短语讲过之后又重复再讲。例如:“我今天要……今天要……回学校今天要……回学校……回学校拿毕业证书。”
  (3)无义掺音型
  讲话时掺进一些不必要的字或词。例如:“(嗯)我们(那个)现在一起(嗯、嗯)去图书馆(那个)借书。”
  (4)中阻型
  一句话讲到中间,突然某一个字讲不出来,心中发急、呼吸急促、手心冒汗,怎么也讲不下去。例如:“今天怎么没见到王(用力)……王…王…王老师?”
  (5)难发型
  由于口吃者长期在某些固定的字上的失败,在大脑皮层中形成条件反射。讲话中每次碰到这些字,大脑总是翻来覆去做足了言前准备。而一旦开口反而是急得两眼直瞪、鼻翼煽动、全身用力,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在喉头发出沉闷、低微的“嗯、嗯”声。
  (6)运动型
  这是极其严重的口吃者为摆脱发音困难而作出的各种挣扎的表现。如摇头、跺脚、拍腿、翻眼、吐舌、上身摇摆等动作。

(三)、口吃研究历史

自从人类有了语言,口吃也随之产生,人类也开始了对口吃矫正探索的步伐:
  公元一世纪 福马医师丘尔咨:“创造药物兼发音”方法。
  一五八四年 意大利医师美尔克利.阿利斯:分口吃为先天性和一时性。
  一八四一年 德国医师李芬巴哈:主张口腔术方法。
  一八六二年 德国医师苦连克:主张发音练习,还兼用药物。
  一九一二年 奥国亥波尔尼发表口吃即联合性失语。
  由于对口吃缺乏本质的认识,这些把口吃误认为是生理问题。采取以药物等为主的方法。不但效果不理想,有的甚至造成了口吃者身体的伤残。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让人们逐步认识到口吃的本质。
  一九三九年 美国的温德尔.约翰逊博士提出了“诊断理论”,用孤儿院的孤儿作试验,验证了该理论的准确性。改变了人们对口吃的认识,提供了有效的矫正方法。
  口吃矫正在解放前后传入我国,最早从事口吃矫正的是被誉为“中国口吃矫正之父”的张景辉先生。张景辉先生前期主张诱导式发音法,后期主张以心理疗法为主、发音为辅的方法。生前著有《口吃的矫治》一书。经他治愈的众多患者,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办了口吃矫正机构,而张景辉先生的方法也一直被沿用至今。

00条记录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我们的地址:

福州市仓山区三高路152号海通广场1号楼

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详情,请致电:

0591-83456286

0591-83404633

我们的微信:
  • 公众号

  • 客服01

  • 客服02

关注语言康复公众号

服务热线

0591-83456286

0591-83404633